白話字文學:台灣文學 ê 早春
李勤岸
白話字文學,也著是用「白話字」所寫ê文學。「白話字」(Pe̍h-uē-jī) 是書寫口語ê文字。 除了日治時期蔡培火因應日語情勢,發展出假名式白話字, koh tī 國府時期因應華語,發展出注音符號白話字以外,主要是基督教長老教會ti7台灣推行ê台語羅馬字,通稱教會羅馬字。教會羅馬字經過杜嘉德 (Carstairs Do uglas),麥嘉湖 (John Macgowan)、羅啻 (Elihu Doty)、打馬字 (John V. N. Talmage)、甘為霖 (William Campbell)、巴克禮 (Thomas Barclay)等傳教士ê陸續改進,tī台灣使用ê形式逐漸標準化。2006年教育部公告ê「台灣羅馬字拼音方案」就是根據教會羅馬字所整合、演化出來ê,算是最新版ê白話字。
有關白話字文獻請參考本人主持ê國科會計劃「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計畫(1885-1969)」網站「台灣白話字數位典藏文獻館」 (http://pojbh.lib.ntnu.edu.tw/)。(計畫編號:NSC 96-2422-H-003 -004 -)自2007年8月開始進行,今年進入第二年。
壹. 白話字 ê 起源
白話字是以羅馬字字母拼寫ê 一款正字法,原為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tī中國福建廈門創設、推行ê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教會白話字」或「教會羅馬字」(Church Romanization)。台灣因基督教傳入,也將白話字ê書寫方式帶進來台灣。1865年馬雅各醫師(James L. Maxwell,1836-1921)來台,tī台南設立傳教本部,開始白話字ê推行。在台灣推動白話字貢獻siōng大ê人,是蘇格蘭來台ê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1849-1935),伊tī 1885年創辦ê《台灣府城教會報》(現在ê《台灣教會公報》),正是使用白話字做為文字媒介,除了傳播福音,mā記錄清領末期、日本時代以及戰後初期ê台灣社會發展、文化現象。
會叫做「白話字」,是為beh區別三種無仝ê書寫方式:第一種是文言ê漢詩、漢文等傳統ê書寫方式,過去稱為「孔子字」;第二種就是中國北京話ê白話文書寫方式,稱做「唐人字」;第三種就是閩南人日常使用ê白話,因為這種語文m̄是高深ê漢文,mā m̄是母語以外ê官話,是日常口語ê書寫,所以共叫做「白話字」。
1880年代是白話字發展ê高峰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清國猶m̄是現代化ê民族國家,因此民間文字ê推廣運動並無受著國家機器ê打壓。台灣tī清領末期,會曉白話字ê人不但無限制tī長老教會信徒,甚且流傳tī一般民眾之間,極盛時期有數十萬人ê讀者人口。Tī台灣,tī 1920年代所謂ê新文學運動進前,已經有bē少用白話字書寫ê文學作品。 戰後國民政府tī 1969年全面禁止教會使用白話字,民間ê白話字也因爲華語ê推行漸漸衰微。「白話字」ê使用者,m̄-nā Holo人,mā有客家及原住民ê語文書寫。因為書寫系統歷史悠久koh普遍,已經hōo通稱做「台灣羅馬字」。
白話字tī台灣,戰前戰後攏bat受官方禁止,譬如:台灣文化協會tī蔡培火熱烈ê建議下,tī 1924年將推廣白話字訂為協會ê重要工作之一,而且決定出版白話字相關書籍;但是蔡培火向日本台灣總督府所申請設立ê白話字研習班,並無得著許可;以白話字書寫發行ê《台灣教會公報》,也因為阻礙著日本官方「國語(日語)運動」ê推行,t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迫停刊。戰後1969年,國民政府下令禁止教會公報使用白話字;Embree用白話字編ê《台英辭典》tī香港發行,mā tī 1973年hông沒收、禁止進口;天主教瑪利諾會與基督教台灣長老教會新譯ê台語及泰雅語聖經tī 1975年hông查禁;1984年教育部甚至函請內政部阻止教會使用羅馬拼音傳教;其他雜誌若刊登白話字隨查禁。
雖然白話字長期受著壓制,suà tī一寡對台灣語言文化保存有熱情kap使命感人士努力之下,繼續以無仝ê面貌發揮影響力。戰後1980年代末期,tuè著台灣社會民主化kap台語文學運動ê展開,以漢羅合用(漢字、羅馬字濫參)ê書寫方式所呈現ê文學作品kap論述,ùi小眾ê讀冊會、刊物等聚集力量,漸漸tī這20年間形成共識kap趨勢,白話字kap漢字ê合作,成就了戰後台灣母語文學書寫ê走向。
貳. 白話字tī 台灣早期ê推行
19世紀來到台灣傳教ê宣教師,為著beh hōo教會堅固進步,必須ài hōo當時大部份攏 m̄-bat字ê信徒會曉讀聖經,決定全面推展白話字,用白話字來進行信徒ê教育(陳慕真,2006:21)。1880年tī台南府城做傳教工作ê馬雅各醫生,奉獻一台印刷機kap其他ê附件,像排字架、鉛字等總共十一箱,tse是台灣第一台活字印刷機。這kuá印刷工具運到台灣了後,創設府城大學(著是tsit-má ê台南神學院)ê巴克禮牧師馬上備辦書房與印刷事工。他先轉去母國學撿字、排版等等ê印刷技術,1884年轉來台南了後著kā印刷機裝配完成,開始印刷工作;巴牧師kā書房號做「聚珍堂」,tse著是現此時ê新樓書房。
這台印刷機siōng大ê貢獻,除了印行白話字聖經以外,著是負責「教會報」ê印刷。1885年7月,tī巴克禮牧師主持之下,第一張出刊,tse是台灣第一份印刷報紙。當時是一份完全用白話字書寫ê刊物,創刊ê目ê是beh宣揚教義kap做教會內底聯絡ê工具。
參.《台灣府城教會報》ê白話字文學
《台灣府城教會報》內底有bē少ê文學作品,tsiah ê白話字文學作品會當講是台灣siōng早期ê白話文學(陳慕真,2006:119),所以mä會當講是台語文學ê早春。
教會報早期ê文學作品中,小說方面khah濟是短篇小說,siōng早一篇是1886年1月所刊ê〈日本ê怪事〉;散文方面,有bē少ê議論文kap報導文學,議論文方面,親像刊tī 1885年6月到8月ê〈白話字ê利益〉,其他iáu有〈論分囡仔ê風俗〉 (1887.04)、〈論救食鴉片ê人〉(1887.12)......等等;報導文學方面,周步霞所寫〈北港媽ê新聞〉刊tī 1886年2月所出ê第8張,其他iáu有〈Tī恒春縣行遊傳道〉(1887) 等等。算起來教會報ê白話字文學數量實在bē少,尤其伊koh是代表進入近代社會ê白話文學。下面引用1885年6月 《台灣府城教會報》第一張葉漢章所寫ê 〈白話字ê利益〉(原文攏是教會羅馬字,咱tī 遮 kā 改寫做漢羅):
論讀白話字較贏讀中國字,就是會讀,koh m̄ 使另外解說;因為中國字不止濟,解說不止難;稽考康熙字典ê字buē算tit,一字常常有幾若號解說。囡仔對七八歲入學,著讀冊到七八年,十人中聰明ê kiám-tshái有一二人大概會bat較淺ê字,只有bat字音tiānn-tiānn,攏buē曉tit解說;著koh讀十外年才會解說。Kiám-tshái所解有時亦會錯誤,oh tit逐字逐句分明,tse m̄是中國字ê m̄ 好,獨獨是因為學問ê oh-tit精工,koh解說buē一定ê緣故。
今大略舉起一兩字做憑據。親像故--字,有所在解做緣故,有所在解做本然,有所在解做所以。Koh親像以--字,有所在解做用,有所在解做thang,有所在解做因為。M̄但án-ni,iáu有濟濟oh-tit解ê字,雖然就博學ê人亦buē會逐字解說到明。看牧師有時請秀才來教聖冊,亦bat解說m̄ 著,m̄ 是因為伊m̄-bat字,抑是buē曉--tit解說,獨獨是因為字義ê解說buē會一定ê緣故。今hit號有學問ê人尚且buē會解說到tú好,何況淺學ê人thài-thó會解說聖冊到無錯誤ah?若buē會解說聖冊,beh thái會明白道理ah? 所以有心設教ê人愛傳道理tī 逐國,的確著將聖冊翻譯hit所在ê字到明,hōo 人thang讀。 總是中國字不止oh-tit解說,所以才做這個白話字hōo攏總ê人thang學;koh將聖冊kap逐號ê冊翻譯白話字讀,家己講究冊內ê道理。設使無這號白話字,就不止少人會曉tit讀聖冊。Tse是顯明讀白話字有較贏讀中國字。
肆. 《芥菜子》ê 白話字文學
大量ê白話字文獻陸續出土,對整個台灣文學史ê重新詮釋有真大ê意義,包括語言、文化、思想ê傳播現象kap媒介,扮演著顛覆性ê角色。
副標為「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由被稱做「台灣橄欖球之父」、「台灣合唱之父」、bat擔任淡水中學校長ê陳清忠(1895-1960)創刊ê《芥菜子》月報,自1925年7月始,以季刊、白話字書寫、每期約50頁ê形式發行;第4號後(1926.5)改為月刊,各期約14頁,獨立發行至22期,tsiah併入南部長老教會主導ê《台灣教會公報》。《芥菜子》創刊者兼發行人陳清忠,mā是刊物主筆,其中刊載內容補足bē少仝時代北部ê傳教情形,也收錄真濟文學kap翻譯作品。
雖是宣教性刊物,但是創刊前就發出「宗教小說」、「翻譯」及「兒童科學」等稿件ê徵求,可見陳清忠tī編輯《芥菜子》已經有伊獨到ê思考,伊是有意識想beh提供一个創作園地,而且ùi實務性ê工課來推廣「白話字」ê「白話文創作」。伊甚至提出beh設立「Hū-jîn-nôa」(婦人欄),雖然落實上有所差距,不過tī第17號(1927.6.25)以後有出現「兒童欄」(作者為Soat-hong Ia̍t-lâm,漢文試譯為「雪風逸嵐」,應為女性)。
自第1號起,就有署名為「Soat-hong Ia̍t-lâm」發表〈論白賊〉,伊後來亦常有文章出現,而且攏kap家庭教育、女性相關,如第2號〈慈愛ê結子(聖誕ê故事)〉、第3號〈自高ê會議〉、第5號〈故事:仁愛ê報償〉、第7號〈自由女ê誤解〉、第8號〈好歹境遇攏有利益〉、第9號〈虛榮心ê淒慘〉、第10號〈智識ê源頭〉、第11號〈Tī飢糧1日久ê感想〉、第12號〈2个恭喜〉、第15號〈造化ê奧妙〉、第17號〈兒童欄 上帝ê摮〉、第20號〈感觸〉等等。
伍. 白話字文學集ê成就
白話字文學除了tī教會報內底不斷teh累積,到1924年koh有長篇ê小說來出版,he著是賴仁聲ê《Án-niá ê Ba̍k-sái》。《Án-niá ê Ba̍k-sái》這本小說包括〈Án-niá ê Ba̍k-sái〉(阿娘ê目屎) kap〈Si̍p-jī-kè ê Kì-hō͘〉(十字架ê記號) 兩卷,分別lóng有18章。賴仁聲ê小說創作量驚人,m̄-nā tī戰前有長篇小說《Án-niá ê Ba̍k-sái》(1925),戰後iáu有小說《Chhì-á-lāi ê Pek-ha̍p-hoe》(1954)、《Thiàⁿ-lí Iâⁿ-kòe Thong sè-kan》(1955)、《Khó-ài ê Siû-jîn》(1960)等等。
賴仁聲tī伊ê 小說《刺仔內ê 百合花》內底藉著S.J.牧師ê長篇演講稿,講出伊ê 愛情觀kap婚姻觀,應該是代表當時基督教ê 愛情觀kap婚姻觀,因為每個觀點提出了後,攏有引證聖經ê 內文。Tī 二、三0 年代,西方文化影響之下ê 台灣教會相當程度是進步ê ,比如講會tàng公開討論愛情、婚姻kap性。雖然咱這個時代來看賴仁聲ê 觀念,已經真保守,不過當時ê 賴仁聲牧師是比當時ê 台灣教會khah 進步ah。
散文ê部份,1926年有蔡培火ê《Cha̍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出版。這本散本集應該是日本時代唯一一本議論性ê散文集(essay),內底對台灣人以及台灣ê特殊性有做全面koh深入 ê論述,mā引入tī 當時算是真先進ê社會觀、文明觀、性命觀、仁愛觀等等普世ê價值觀。蔡培火tī論述中大量運用譬喻,運用這款寫作策略來達成伊教育當時智識水準偏低ê廣大台灣常民,提昇台灣ê國民水準。
羅馬字ê倉庫門khah好開
「大家已經bat羅馬字ê列位,我信列位也是時時teh掛心台灣ê進步,所以深深 祈願kap大家合氣力,暝日認真普及羅馬字。咱大家若m̄是緊緊先來bat這二十四字ê羅馬字,台灣是ê確真正oh得救。台灣現今是在知識大飢荒ê時代,大家ê頭殼碗已經空空,gō 到beh 倒落去,咱tann tio̍h緊緊tāi-sing來開這個羅馬字 ê倉庫門,這間khah好開。咱iau-gō了無力,別間倉庫門是開bē來,tio̍h對這間 先開,咱ê頭腦tsiah 會得tio̍h淡薄飽tīnn。對án-ni,咱就會thang積蓄些少ê氣力,thang koh來開國語ê倉庫,漢文ê倉庫,á是英語,以及其他種種外國話ê倉庫門。列位同胞!咱tio̍h緊緊來學羅馬字,ia̍h咱濟濟人tio̍h用羅馬字來寫濟濟ê好冊,hōo咱濟濟ê兄弟姐妹讀;hōo in thang醫好in ê精神ê iau-gō。若是án-ni,台灣就會向上,台灣就會換新,台灣就會活--起來!!」(引自〈第二項新台灣kap羅馬字ê關係〉
另外,1926年koh有鄭溪泮ê長篇小說:《Chhut Sí-sòaⁿ》(出死線)出版。《Chhut Sí-sòaⁿ》有出版上冊,寫到家族第二代總共40回。另外iáu有下冊,已經接近完稿,可惜t„太平洋戰爭hit陣美軍空襲中被炸掉去。
陸. 白話字文學hōo 咱ê啟示
白話字khah要緊是「白話」m̄是「字」。伊ê重要性在tī伊內容所呈現ê現代性以及伊tsiânn做台灣「白話文學」ê歷史意義。
Tī《Án-niá ê Bak8-sái》kap《Chhut Sí-sòaⁿ》這兩本真有代表性ê長篇小說出版ê時陣,漢字台語小說猶bē看tioh8,而且漢字書寫ê台灣新文學也tú beh起步,直接證明白話字書寫ê利便,以及母語書寫siōng ha̍h咱台灣人ê筆路。文學寫作若m̄是用家己siōng會當掌握ê語言,真明顯會阻礙文學創作ê進展。只有用母語書寫ê文學,tsiah有可能展現民族文化精神,產生世界級ê文學成就,tse是白話字文學hoō咱ê啟示。
比較著中國ê胡適、魯迅等人tī 20世紀初期tsiah開始鼓吹、進行白話文ê改革運動,1885年《台灣府城教會報》ê發刊,一開始著是白話文ê書寫,證明台灣比中國koh khah早teh做白話文「我手寫我口」ê實踐,而且tse白話文m̄-nā是口語ê,同時又koh是本土ê語言,m̄是模仿中國ê白話文。以魯迅(1881-1936)來講,1918年5月,伊tī《新青年》發表第一篇時代性ê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tsiânn做五四運動kap文化革命ê頭聲,tī 1923年出版伊第一本小說集,這個時陣,《台灣府城教會報》已經出刊38冬ah。Án-ni比較起來,白話字文學實在會使講是台灣文學真早真早ê一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