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Languages 台文中文日本語English 字體
首頁 / 計劃內容 / 執行架構
執行架構
 

一、《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數位化:

本計劃工作重點首先為分類整理《台灣教會公報》(1895-1969)白話字文獻資料,並進行基礎數位化工作。事項包含:修訂《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資料分類架構及數位影像製作規範、完成典藏文字資料數位化及漢羅翻譯,以及審核與校正典藏資料文字檔。

1. 配合持續性的白話字文獻數位化及漢羅翻譯的成果,調整原有典藏分類架構:除了持續性數位化工作之外,也適時調整「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的分類及內容,且適時更新白話字文獻相關背景史料說明。

2. 因應數位化工作實際需求,修訂數位影像製作規範:本計劃典藏網站名稱訂為「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由於白話字史料不易閱讀,一般研究者及民眾較難進入其時代背景及歷史脈絡,故「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擴增工作範圍,除基礎的文字史料數位化之外,請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歷史委員會」、「真理大學校史館」及「淡水中學校史館」等單位授權相關資料,加以製作成為本資料館可運用的圖文,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及完整度。

3.新出土白話字文獻影像典藏:本計劃在執行過程初期,於收集相關史料、請求相關單位授權時,在淡江中學校史館找到《KOÀ-CHHÀI-CHÍ》(芥菜子)月報之創刊號至第22期合訂本,《芥菜子》於第23期後,併入《台灣教會公報》合印刊行;前22期的完整資料即收藏於淡江中學校史館之陳清忠先生遺物櫃,推測應由陳清忠牧師本人手工製成的合訂本。《芥菜子》之外,淡江中學校史館還收藏本戰前白話字文獻,這些史料的出土出土,不僅增加白話字出版品的歷史文獻意義,由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早期在南北教會尚未完全合作的狀況下,《芥菜子》的發行呈現北部教會拓展情況,刊物內容有助於吾人更了解北部教會的更迭、傳道者們的思考,以及北台灣接受西方文明教育的另一條線索。特別是《芥菜子》發行人為被譽作台灣「橄欖球之父」、「合唱團之父」的陳清忠先生(曾任淡江中學校長),不僅在刊物中是重要主筆,其許多文學創作(包括小說、論述、翻譯,甚至是音樂創作等等)皆刊載於《芥菜子》,這些作品發表於1926-1927年間,其時代意義則更加深遠,可期未來在台灣文學史上有突破性的觀點論述。

4. 本計畫96年度數位化工作重心:預計產出白話字文獻漢羅翻譯約1,872篇文獻(含白話字數位化及對照版的漢羅翻譯)及相關單位授權之影像檔1,067篇;另外,本計劃自行撰述之相關說明詞條,計14筆。

二、《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之文學史料揀選翻譯:

本計畫96年度工作重點為將白話字的文學作品改譯為漢羅台語文,以加值於未來學術及教學之深度及廣度的效益。首先進行文獻資料內容分析,包含:選取廣義之文學作品,將其分類之後,進行逐篇初步數位化之工作(打字),並制定其「件名」標題,再進一步譯寫為漢字、羅馬字並行的台語文字,而後經過校對,並建置為資料庫存。

1. 制定文獻件名:

(1) 文字件名制定規則:檔名先標刊日期(年代及月份),次文類(例如散文為「sb」;小說「ss」;詩「si」);最後為文章篇名:(例:Koan-hē hun-in biān tâm ê si̍t-chè būn-tê,僅以「Koan-he hun-in bian-tam e sit-che bun-te」標出。故,完整檔名將為「196104sb-Koan-he hun-in bian tam e sit-che bun-te」。日後歸檔及查詢則具有規則性。

(2) 圖像件名制定規則:目前以新出土史料典藏為主要考量。如《芥菜子》系列檔名則首先標為「KCC」,再標明冊數(如02)、發行之年月日(如19251001)及篇序(如08),最後為篇名;中間以「-」連結;故完整檔名為「KCC02-19251001-08-tong-sat-ni-iok」。

2. 網站分層及檢索分類:

(1)首頁選項:包括,最新消息、計劃內容、關於「白話字」、白話字文獻典藏、資料庫檢索、網站地圖、白話字史料影像、討論區等。

(2)主要典藏區及檢索分類:文獻典藏做初步選取將數位化的文學作品,再分類歸檔。而檢索則暫以年代、文類、作者等三項作搜尋選項。

(年代)--1885-1895、1896-1905、1906-1915、1916-1925、1926-1935、1936-1945、1946-1955、1956-1969

(文類)--詩文、散文(含雜文、傳記、遊記、議論)、小說、戲齣等。

(作者)--巴克禮、蔡培火、陳清義、賴仁聲、林燕臣、林茂生、陳清忠等人之作品。(期未來能增列白話字作者人名資料)

3. 未來典藏模式構想:

(1)英日文翻譯及有聲設置:

文獻數位化典藏之外,雖有漢羅對照,我們希望在未來經費及人力較充足的狀況下,能有英日文同步翻譯或轉換的模式,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台灣仍存留著珍貴的白話字母語書寫的文化傳統。另外,行有餘力,也但願讓不熟悉白話字書寫、對母語有興趣或逐漸陌生而想繼續透過網路學習者,能因為有聲設置,而更能充份線上學習的功能。

(2)教學互動區:

「教學互動」的構想乃延伸「英日文翻譯」及「有聲設置」的概念,在未來母語教學更加拓展之後,教師們需要更多文本材料(含文字及圖像),典藏區的程式設計上,在欄位會擴增互動功能區,便利瀏覽者的理解及討論,甚至是教學及教育層次上的研究與推廣,以及相關的長遠考量。

4. 2007年出土白話字文獻史料之影像數位化:

(1)陳清忠牧師白話字史料:含《芥菜子》報1-22期、傳道師會誌(二)、(四)。

(2)其他新出土白話字史料:含《揀選一個 放捨一個》(1913年)、《10個故事》(1913年)、《第五屆台灣總會議錄》、《教會史記》、《破冊》(無冊皮;待考)、《聖冊e問答》(1915年)、《10道問答》(1918年)、《奮興會e總論》(1919年)、《女界名人》(1923年)、《使徒行傳研究》(1925年)、《讚美詩》(1926年)、《3點鐘e講經》(1930年)。(所有書籍內容皆為白話字。)

三、《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資料庫功能研發:

此項目工作重點為:白話字文獻分類後設資料之建檔及校對、擴充資料庫功能與網站內容,及配合中研院聯合目錄建置計畫,將典藏資料以XML形式匯出。

1. 修訂Metadata後設資料格式: 考量資料庫擴充需求及符合著作權法規範,制定96年度建置之多層級Metadata欄位屬性。

2. 完成白話字文獻後設資料之建檔及校對:

a.文字部分:Metadata格式確定後,展開文字檔案(含「全羅版」及「漢羅版」)的後設資料之建檔與校對工作,共計建立後設資料1,872筆。(預計一年的打字、翻譯、校對工作份量,可完成936篇,全羅及漢羅對照則為1,872筆。可參考盤點表excel檔之附表。)

b.史料圖片部分:

(a)授權檔案:陳清忠照片(31筆)、台灣教會公報授權圖片(13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授權圖片(21筆)、真理大學校史館授權圖片(13筆)。

(b)翻拍檔案:《芥菜子》(1-22期,共432筆)、《傳道師會誌》(二、四冊,共63筆);《揀選一個 放捨一個》(共38筆)、《10個故事》(共24筆)、《第五屆台灣總會議錄》(共49筆)、《教會史記》(共34筆)、《破冊》(無冊皮;待考;共20筆)、《聖冊e問答》(共44筆)、《10道問答》(共33筆)、《奮興會e總論》(共21筆)、《女界名人》(共50筆)、《使徒行傳研究》(共70筆)、《讚美詩》(共66筆)、《3點鐘e講經》(共45筆)。(總計:1,067筆圖像檔案)

3. 擴充資料庫功能與網站內容:

a. 初期功能:96年度完成資料庫系統建構,包含建置權威控制模組、報表統計功能,更新詮釋資料建檔功能、庫房管理等模組設計,並配合95年度工作執行期間本計畫遭遇之著作權問題處理方案,研發防止數位影像檔遭非法大量下載,與系統自動關閉待授權影像檔之功能。

b. 網頁內容:在首頁選項(最新消息、計劃內容、關於「白話字」、白話字文獻典藏、資料庫檢索、網站地圖、白話字史料影像、討論區等)之後,每項選單細目連結除了縱向交代白話字歷史背景之外,也會橫向搜羅相關文獻做重點式的文化、語言、文學等相關介紹,並適時考量使用者需求,持續增修網頁內容與網頁視覺改版,期以成熟嶄新之面貌展現計畫累積之成果。

4. 配合國科會數位典藏計劃相關事工:

持續參與中研院語言及影音主題小組會議,並配合聯合目錄建置計畫,將典藏資料以XML形式匯出。

四、支援台灣母語文學習及推動計畫,發揮《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之現代價值:

本計劃預計呈現於網頁上的典藏名稱為「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此前訂為「台灣教會公報(1885-1969)白話字文獻數位資料館」;因應網頁視覺設計考量,並預計未來擴充更多相關文獻資料與搜尋功能而修訂。

此前,白話字文獻有較大規模的數位化工程,應屬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劃下,由呂興昌教授等人,從事四年工作而完成的白話字線上資料庫;而中研究史語所及民間單位也都有相關計劃正在進行,但非全數能夠結合成果提供檢索;且未有較廣度的縱向歷史背景、橫向的跨越語言、文化及文學等連結構置。除了《台灣教會公報》中仍有許多資料未分類並數位化之外,也未有較完善的資料庫典藏相關資料。本典藏計劃預計將白話字文獻較完整的呈現之外,配合舊有相關單位提供的資料加以適當修整成典藏需求之形式,也將計劃執行中找到的新出土史料,以圖像檔的方式編輯展出於本典藏計劃。

本計劃第一年階段,許多初步工作將陸續執行,包括揀選《台灣教會公報》中之文學及論述性的作品,逐筆打字並翻譯為漢羅台語文。另一方面則陸續作分類數位典藏。而網站部分則與「Bobii樂齊創意」合作,有別於過去其他建構白話字相關網站的收藏方式,呈現結合教會公報文獻內容特色及現代美感的介面,並建構能提供完整搜尋的機制,期未來能與其他白話字及台語文網站作資源分享及教育推廣上的互動,並引起更多研究者關注,進一步能提供史學、語言學、社會學、科學等跨領域之台灣研究更多相關資訊。冀望未來累積的成果,除提供上述跨領域資訊外,也能在台灣本土教育繼續推廣之下,呈現更紮實的台語文學研究之材料與論述,給予未來本土教育及文化展演上,有更多文本教材與具視覺美感的知識管道。

圖:1934年初版,1939年再版之聖詩內頁。(圖片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提供)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版權所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08
10610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TEL 02-7734-5516│Fax 02-2358-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