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Languages 台文中文日本語English 字體
首頁 / 關於白話字 / 廈門話字典-杜嘉德
廈門話字典-杜嘉德
 

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1830-1877)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於1855年隨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賓威廉(William C. Burns)到中國,定居廈門;因其在語言學方面頗有基礎,又肯勤奮練習,很快就能流利使用廈門話。1860年,杜嘉德由廈門渡海來台訪問,而英國長老教會差派到中國的宣教士,在福建省南部已工作22年,杜嘉德是首位來台訪問的宣教士,對於廈門話能在台灣通行感到興奮;而由於其報導及呼籲,英國長老教會才派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來台,展開福音在台宣傳及醫療工作。馬雅各醫師來台初時幾個月,杜嘉德也留在台灣協助馬雅各渡過艱困的拓荒時期。

杜嘉德根據約翰.盧的《羅馬化會話字典》(《廈門詞彙》)編纂《廈門本地話或口語字典》(即《廈門白話字典》,1873)。其編纂的《廈英大辭典》(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 chew and Chin chew Dalects),是宣教士對漢語各語系加以系統整理的一個成功例證,也是此後到台灣或中國閩南的宣教士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杜嘉德在廈門常不畏寒暑外出旅行佈道,即使回國休假,他為了將《廈英大辭典》付印,每天至少仍有八小時在編纂事工上面。對於和他一起工作的宣教士們,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領袖。距這部辭典的初版50年後,由於科學發展與西方新思想的輸入,在中國語文中增加許多新詞彙,使這部被公認蒐羅完整的辭典,愈來愈不敷使用,於是,另一位畢業自格拉斯哥大學的宣教士巴克禮(Thomas Barclay)為之增補,而成《增補版廈英大辭典》,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日本時代小川尚義編纂的《台日大辭典》即以翻譯麥嘉湖(John MacGowan)的《英廈辭典》,以及杜嘉德的《廈英大辭典》為基礎資料。

杜嘉德所擬訂的福音戰略,把中國當時的行政區劃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包括福建、浙江、廣東中部、東部與江蘇南部。這些地方已有許多差會建立福音的據點,新的差會不宜來此發展;第二級包括東北、湖北、江西、安徽、廣東西部、江蘇北部、山東與直隸(已經開始,但不普遍,新的差會可考慮來此發展);第三級包括蒙古、湖南、四川、貴州、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廣西與雲南,都未開始福音工作,最適合新的差會來此發展。1877年7月26日,杜嘉德於上海主持在華宣教師協議會,回廈門突然感染霍亂驟世,得年48歲。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版權所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08
10610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TEL 02-7734-5516│Fax 02-2358-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