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Languages 台文中文日本語English 字體
首頁 / 白話字數位典藏 / 基督教文明史觀
基督教文明史觀
卷期:第581卷 本次: 日期:1933/8 刊名:台灣教會公報 頁數:8
篇名:基督教文明史觀 [ Ki-tok-kàu Bûn-bêng Sú-koan ]
作者:林茂生 Lîm Bō͘-seng
  顯示 : 漢羅 全羅 並列  

基督教文明史觀

林茂生

1933.08 (581卷)

 (接頂卷8面)

第二,對宗教上來看,論基督教所有貢獻佇東洋的文化的第二點,就是贖罪的觀念。東爿的宗教卻毋是自來全然無這款贖罪的觀念。會用得通講不論佗一款的宗教,濟少就有包含贖罪的意思佇in的教旨,祭祀的中間。我佇遮愛分做兩款來看東洋國宗教所有的贖罪觀,就是(1)物質tek,(2)精神tek。

(1)頭一款這个物質tek得贖罪觀,會用得講較屬佇低級,通屬的宗教。按怎講是「物質的?「意思就是用物質來獻予神明,紲求in的恩典,免譴責過去的罪狀的觀念。中國的道教所屬各種的神明,攏有包含這款贖罪的意思佇彼內面。所以in的祭祀也是不止屬佇物質的:親像燒金銀紙,張燈結彩,獻豬頭五牲來孝敬;這攏是有一面咧包含過去有得罪神明佛,驚了受譴責,愛求赦免的意思佇咧。信宗教的人民的智識程度若那低,就這款物質的的贖罪觀那強。照in 的扑算,對in的所獻的物質的濟少,會通測度in所受赦免的程度的大細。

這款的贖罪觀卻毋是限定東洋的宗教若定。基督教的前身,就是猶太教,也有這款的意思。所以先知人愛除去這款的觀念,就講,「我愛憐憫,毋愛祭祀,」來表明上帝,耶和華,所對重的祭祀是精神毋是物質。不但是猶太教若定。中世時代的舊教,天主教也有這款的意思佇咧。就是獻金那濟,受屬的程度那懸。毋免講,這是不止無合基督教本來的宗旨,所以這款的贖罪觀的流行,做路德改教的一个大大的動機。

(2)  第二款這个精神tek--ê,是不止較近倚基督教的贖罪的意思。若將東洋的宗教來看,有這款的觀念-的是中國的儒教,日本的古神道(古神道)佮大乘(大乘)的佛教。

代先來介紹日本的古神道。台灣人有濟濟毋知影這个宗教的祭祀的意思。看in 的祭祀雖然有獻禮物(sonae-mono),毋過所對重是禮物的清氣,不在佇禮物的濟少。論in所獻的禮物攏是屬佇生的物;這是對in的自然神觀的結果。In 的祭祀對頭到尾攏是在予清氣相。祭典的起頭就有「oharai」(修祓)的儀式;這是用清氣來對欲徛佇神明的面前的人行洗清氣的禮。意思是咧表明著代先洗清過去的垃儳,才會通徛佇神明的面前無見笑。總講一句,古神道的精神是注重佇清氣相;這是in的贖罪觀的表現,也通證明in 的贖罪觀是精神的。

中國的儒教的贖罪觀也是精神的。孔子卻有講,「得罪佇天無通祈禱。「這句的意思是咧講,人著精神清氣相才對天會得過。若無,雖然用牲禮來獻祭,也無通得著赦罪。毋通解說講,孔子攏拒絕祈禱的念頭。因為伊捌講,「我的祈禱久啦!」不過儒教的贖罪觀大半有包含政治的的意思佇咧。孔子以前的「先王」,「攏有一款政治的贖罪的思想」。In的意思是人民若犯罪,得罪天,天就顯出種種不祥的自然現象,親像飢荒,瘟疫,風雨不調,來指示做國君的人著警醒。國君,若是明君,對按呢就著替人民求赦罪。求的方法,雖然有用牲禮,要緊是國君抑是天主,著替萬百姓迫切求赦免,紲用伊本身替萬百姓受罪。伊的祈禱的代表tek的句是講,「百姓若有罪,是我一人共in今起來。若是我一人有罪,無通連累到萬百姓。「對按呢通知,儒教的基本思想是天主替百姓對天的贖罪觀;也通見出是不止精神tek。

論佛教的贖罪觀,雖然佮前這兩款有大大無相同佇咧,猶久也是不止精神的。佛教是對重「因果律」所以in的贖罪觀是較稀薄。因果律意思是做按呢,就自然著拄著按呢,無通閃避。欲閃避,就是若愛得著替贖,只有一條路,就是歸佛,也將過去一切的人情,物慾攏斬斷,離開世間,出家修行,才會通贖回一切的罪狀。不過佇這中間有分「小乘」佮「大乘」。「小乘是著歷過濟濟的苦難,修行,艱苦,才會通得著救,就是得著「解脫。」若是「大聖」就毋是按呢。「大聖」是用「則心成佛」。「這時「皈依,」這時得著「解脫。」 In也較無對重牲禮,是對像「行,」就是行為,行做,修行的意思。按呢也是明明是精神tek的贖罪觀。

今若將基督教的贖罪觀一項一項來佮遮的東洋舊來的贖罪觀來對比,就明明有通見出基督教的對東洋的宗教所貢獻的,是偌爾大。

代先來佮彼款物質tek的贖罪觀來對比。基督教的贖罪觀佮這个是拄拄對相反。一面的神明是相對tek,所以會買路得。一面的神是絕對,所以對重憐憫,無對重祭祀。一面是對「金chok贖刑」的法律觀念生--出來的思想,一面是對「有錢駛鬼也會挨磨」的黃金萬能主義的人生觀來發出,一面是「富人顛倒oh得入天國」的普遍的的正義思想。可見是大大對相反。因為對相反就通知基督教對這款低級的宗教思想的補足貢獻的程度偌大。

(這个贖罪觀後卷閣接)。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版權所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08
10610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TEL 02-7734-5516│Fax 02-2358-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