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Languages 台文中文日本語English 字體
第2頁,共2頁(共27筆資料) 0.42463421821594sec
  1    2    To Page    GO
文字列表圖文列表
 
排序 日期 文類 刊名 作者   影像
 
[1934-11 台灣教會公報 文類-散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新台灣話的陳列館 [ Sin Tâi-oân-oē ê Tîn-lia̍t-koán ]
新台灣話的陳列館 (林茂生) 1934. 11,no. 596,pp. 9 Tōng-ki (動機):佇心內代先所咧想的念頭來振動人去做某項代誌,叫做動機。對國語的dōki來,就是英語的motive。文例:你的動機是真好。( = Anata no dōki wa taihen kekko desu。= Yo͘ have acted from worthy motive)。小小可可的代誌,會變成國際戰爭的動機。(= Chotto shita koto de kokusai senso no dōki ni naru koto ga aru。= A mere incident may c...
[1934-11 台灣教會公報 文類-散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附錄:英台俗語對照 [ Hū-lio̍k: Eng Tâi Sio̍k-gú Tuì-chiàu ]
附錄:英台俗語對照 (林茂生) 1934. 11,no. 596,pp. 10 頭序:一句話淺淺現現鬥句鬥句來講破人情事理的奧妙,這叫做「俗語」。不論佗一國,佗一所在,都有俗語咧流通。上第一心適--的,就是英國的俗語的中間,也有濟濟有佮台灣的俗語相同--的:有的是全然siāng意思,有的是暗合。這是咧證明這兩所在的人情事理猶原有相同的所在。今我佇遮有聚集淡薄,來做這个「新台灣話」欄的「附錄」,予列位做參考;若有翻毋著,也求列位指教。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這句俗語是對Shakespeare的一个戲齣的名來--的。意思是講,煞尾若好,就萬事攏好)...
[1934-12 台灣教會公報 文類-散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新台灣話的陳列館 [ Sin Tâi-oân-oē ê Tîn-lia̍t-koán ]
新台灣話的陳列館 (林茂生) 1934.12,no.597,pp.9 To̍k-oá-su (毒瓦斯):有毒的氣,用做交戰的武器,來予對敵中毒。對國語的dokugasu來,就是英語的poison-gas。民國有用。 To̍k-sin (獨身):未做客,抑是未娶。對國語的dokushin,就是英語的celibasy。複合名詞,獨身者 ( = dokushin-sha an unmarried person)。民國有用。 Tōng-sán (動產):Dōsan;movable property。屬佇法律上咧用的話:會得徙所在的財產,親像現金,株券,厝內的傢俬,物件彼款。佮不動...
[1924-11 台南府城教會報 文類-戲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戲齣: 路得改教 [ Hì-chhut: Lō͘-tek Kái-kàu ]
戲齣: 路得改教 476期 1924.11 p.10-11 (林茂生著) 第一齣:賣赦罪符。 所在:近Pit-tian-pek﹙Wittenberg﹚一个庄社的教會。時日:1516年10月。人物:路得﹙Luther﹚、Thiat-chek﹙Tetzel﹚、青年Bí-ko-niû﹙Miconius﹚、司祭、和尚、議員、教師、學生,歸陣的田庄人、查埔、查某。 Thiat-chek做頭前;司祭、和尚、議員、教師、學生,歸陣的田庄人、查埔、查某,做後壁;舉旗、提蠟燭、唱歌、排陣、沿路行到教會的禮拜堂。拜堂口徛兩枝大旗:一枝畫紅的十字架,一枝寫:- 天來萬應膏 一服罪皆赦 快來快...
[1924-12 台南府城教會報 文類-戲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戲齣: 路得改教 [ Hì-chhut: Lō͘-tek Kái-kàu ]
戲齣: 路得改教 477卷 1924.12 p.11-12 (林茂生 著) ﹙Pit-tian-pek 教會禮拜堂的門口,路得佇遐teh貼一張大大張的字白。Teh貼的時,布簾掀去來。貼了,路得的心神親像真興奮的款,就退--出-去。兩个青年學生某甲佮某乙上場,teh看彼張字白。 學生某甲﹙看彼張字白有遐久,對某乙講﹚。這是咱的先生路得教授簽名的字白,攏總有95條款的文。可惜拉丁話我讀了無甚物會清楚,請你翻譯德國話予我聽。 學生某乙﹙就念﹚:「凡若屬基督的人真心反悔改變,毋免法王的符也會齊全得著脫離罪過的苦通。」Hm̄﹙thìm頭閣讀﹚。「有人造謠言,講,若對法王得...
[1925-2 台南府城教會報 文類-戲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戲齣: 路得改教 [ Hì-chhut: Lō͘-tek Kái-kàu ]
戲齣: 路得改教 479卷 1925.02 p.14-15 (林茂生 編) 第三場:oá-tek-pó。 (所在:Bó͘-lûn城外,佮oá-tek-pó城中 [Wartburg]。時日:1521年4月26日,佮5月4日。人物:路得跟隨的人以及山賊一群)。 4月26日路得佮跟隨的人坐馬車起身離開Bó͘-lûn。出城外看見城牆貼一張字白。跟隨的人倚去看,念講︰「4月26日以後閣經過20日了後,對路得馬丁不論是用講話抑是行做,予伊蹛抑是啉食的人,攏著受嚴嚴的刑罰。」路得聽了講︰「Hm̄!最後的手段到了!」閣行拄著一群的山賊,包面,吩咐停車,就將路得共伊拖落車,勉強伊...
[1933-10 台灣教會公報 文類-散文 作者-林茂生/Lîm Bō͘-seng]
基督教文明史觀 [ Ki-tok-kàu Bûn-bêng Sú-koan ]
基督教文明史觀 林茂生 1933.10. 583卷 p.10 接續8月8、9面 佇頂卷已經有將基督教的贖罪觀,佮東洋的物質的贖罪觀來對比了。今欲閣接續來比較東洋的精神的贖罪觀。近基督教的贖罪觀的做第一特色,是有「中保」。有中保才有赦罪;有赦罪才有良心的thàu放。情理pī-chì,無一屑仔kàn-jiân的所在。東洋的儒教卻猶原有中保的思想。儒教的中保是天子。天子對天求赦萬百姓的罪,通得著煞災免禍,國家太平,風調雨順。總是這款的贖罪觀若來佮基督教對比,有濟濟項無相同的點佇咧,就是: 1. 儒教的贖罪是一時,基督教的贖罪是永遠。 2. 儒教的贖罪...
第2頁,共2頁(共27筆資料)
  1    2    To Page    GO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版權所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08
10610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TEL 02-7734-5516│Fax 02-2358-2461